80万B站网友,正在跟一个农民学如何拉屎?

“把大象装进冰箱总共分几步?”
十几年前,在初次从小品中看到这个急转弯时,我还没太成熟的小脑瓜里曾有过一段激烈的山呼海啸。
19秒,1000W播放量,42W点赞的视频答案,就这么简单。远没有我们想过的噱头、整活、擦边,有的只是简单的剪辑和一个看起来三十来岁的糙汉“主角”。
不好意思年龄是猜的,如有冒犯请多包涵
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,如此堪称流量奇迹的内容,UP主“农民入门指南_Official”还有一主页。
43秒,700W播放的“磨洋工技巧”,真真正正地磨洋工。
18秒,570W播放量的“如何递菜刀”,教你如何安全地把菜刀递给别人。
主页200多条视频,每条平均时长30秒,相同的普通风格,却几乎每期都能有数十万的播放量。如此夸张的数据,估计被我经常看的那些纯擦边的“扭大姐”们看到,都要羡慕到流口水了。在各路网红、博主,抓破脑袋构思脚本,探索流量之道时,大哥却是大道至简,妙手偶得,恨不得抓起手机随手一拍,就是爆款。
而在最后的意义上,让这些视频独特于同类的,恰恰是它又短又简单的内容形式。随着互联网文化的积累与发展,愈发激烈的内部竞争,让各种内容层面的产出,都在以一种螺旋上升的态势向上叠加。
在如今普通的人吃普通的饭并不一定会火,你想要流量,就只能不断地向上叠加吸引人的属性,大胃王、名厨探店、奇葩美食,各种形式的分层竞争。
正常弹钢琴的可能并不会火,因为互联网上弹得好的太多了,你只能调整赛道,变化自身。模仿《成龙历险记》中的角色,边弹边唱,又或是装配上黑丝、C服,大搞擦边,边弹边擦,赏心悦目。
这种在领域内的无限细分,所换来的结果,往往是让内容复杂化。这种复杂既有能带来情绪价值的益处,也有空耗时间,折磨精神的*。
而无论视频内容是好是坏,在我们长时间地互联网冲浪时,这些愈发复杂的内容都会无形中为我们带来一种副作用:
“累”
“累”这种累,并非工作生活所造就的身体劳累,而是当精力被互联网内容消耗后的精神疲惫。
你明明只是躺在床上刷了一天的手机,精神却像是连翻了五座大山,乏累而空虚。尤其是当一条视频、一篇文章为了能让自己脱颖而出,开始为你堆叠各种段子、知识、特效时,你不断被信息轰炸的大脑,就像被甩上仓鼠轮一样,倍感困倦。
看似是在休闲,实际上却更像是加了个大班。更恐怖的是,随着当代年轻主流开始追逐属于自己的亚文化,继90后的火星文后,一种由部分00后创造的神人语言诞生了。这种“黑化+缩写+简称”的奇妙组合,这种通常以字母形式出现的词组,你想要读懂其中的意思,往往需要费点脑筋去猜。
如今的各种梗亦是,你可能两三天没高强度冲浪,就不知道大家在玩什么梗了
于是为了能在网上顺利地闲逛,你不得不花点时间与精力去一点点破除这些门槛,久而久之,所带来的结果便是“累”。
我现在终于清楚,那些“土味短剧”能被市场认可。无论你的品味令你曾对它们多么嗤之以鼻,但随着在互联网上流浪久了,你真的很容易沉沦进这种温柔乡中,一种放空大脑,不用思考剧情,不用在意逻辑,持续为你输出多巴胺的舒适感。
说实话,这种在短剧里疗伤的感觉,就像是生病了在打吊瓶
我也终于能够理解所谓“男人的减速带”了,“奥德彪”“洗地毯”“锻刀大赛”“集装箱盲盒”,这些简单而碎片化的视频,就像是互联网上的一家家休息站,它们可能实在谈不上价值,但这种简单、轻松、有趣的性质,就是我们最迫切需要的。
再回头来看“农民入门指南_Official”的视频,他看似在做着一件令人妒羡的“流量奇迹”,但其本质就是一则简单、平凡而又有营养的视频内容。
令人唏嘘的是,这种早期互联网上到处横行的普通内容,在日益复杂化的互联网生态中,竟然成了一种稀珍的“奇葩”。
这个我是真想学
有时候我们想要的其实并不复杂:“简单点,说话的方式简单点”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